close

分類:完 美 宜 蘭

2010/03/15 19:25

    


食茱萸南澳原生樹木園區內拍攝

食茱萸
食茱萸,學名Zanthoxylum ailanthoides,
別名:紅刺楤、紅刺蔥、大葉刺蔥、仁刺蔥、刺江某、江某、越椒、
毛越椒、鳥不踏等,中國植物誌則稱以椿葉花椒。 

 形態
食茱萸為芸香科落葉喬木,具有特殊香味。
食茱萸的嫩枝密布銳利的尖刺,老乾也長滿了瘤狀尖刺,
連鳥兒也不敢在上面棲息,因此有「鳥不踏」之稱。
葉片為羽狀複葉互生,長30-80厘米,小葉片為披針形,
長6-12厘米,邊緣有鋸齒,小葉密布透明油腺,有芳香味,
幼葉常呈紅色,故名紅刺楤。很多鳳蝶幼蟲也喜愛吃食茱萸的葉子,
為誘蝶植物。食茱萸春季開花,圓錐花序,花小,黃白色。
食茱萸是重要的蜜源植物,開花時常吸引許多蝴蝶、蜂類、
甲蟲等昆蟲來前來吸食花蜜,形成「蝴蝶樹」的奇特景觀。
果實於秋季成熟,為蓇葖果,球形,直徑0.5-0.6厘米。

 藥用
注意:維基百科的醫學內容可能不夠正確,所以只能作為參考,
並不能視作醫療意見。任何健康問題應諮詢專業的醫護人員。
果實作藥用,有溫中、燥濕、殺蟲、止痛的功效。

食用
食茱萸是能發出香辛氣味的重要調味品。食茱萸古來與花椒、薑並列為「三香」。
以四川食物為例,歷史上有以下用法:或者將食茱萸果實煎熬成膏狀,
作牛羊豬肉菜的配料,以除去腥膻味;或者用整粒食茱萸果實作羹臛的調味料;
或者用作酒的味料。到明代中葉時,食茱萸已成為四川食物中廣泛使用的調味品。
《本草綱目》中記載:食茱萸「味辛而苦,土人八月采,搗濾取汁,入石灰攪成,
名曰艾油,亦曰辣米油。味辛辣,入食物中用」。明末清初引進了辣椒,
古典川菜中的食茱萸就讓位於辣椒了。




上圖五張就是食茱萸

樹木造景人们有福,原野樹林天然資源,今早有家三姐兒子接送南澳原生樹木園區

本不以為然的南澳鄉,卻蘊藏自然景像,不知面積多大,四小時下來還真有的逛ㄟ


如有團體到此一遊加上露營





 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宜蘭桃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